夯实基础管理 打造精品工程 |
|||||
|
|||||
由水电一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5号线打石山站自开工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当中,基础管理提升成为促进项目稳步推进的关键支撑。 进度管理:科学统筹,稳步推进。为保障施工节点按时按质进行,在打石山站爆破阶段前期,深圳地铁15号线项目部就积极联动各方力量,精心优化交通疏解方案。项目对外协调部通过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协作沟通、周边社区的提前维稳,推进交通疏解工作,为项目施工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对外协调的沟通与交流不仅确保了施工场地的顺利交付,还极大地缓解了项目周边的交通压力,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合理划分施工段,精心安排施工作业流程,确保各施工环节紧密衔接,实现了施工作业的连续性与高效性。 安全管理:制度先行,严格落实。安全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深圳地铁15号线六工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落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以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通过安全质量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样板引路、叁检制验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质量安全专题会、智慧工地、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分包商“准入、选择、使用、评价”全过程管理等多种手段,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质量管理:精细管控,精益求精。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部强化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现场实施等重点环节的精细化管控,有效提升了整体管控效能。在设备材料采购环节,通过集采平台+电建商城方式进行采购,做到同种物资集中一次性采购,并通过线上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施工现场,严格落实 “三检制”,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 实行旁站制,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例如,在打石山站的施工中,创新应用防尘降噪围挡与智能喷洒系统,这种举措不仅提升了防尘降噪环保效果,还使车站主体结构底板施工浇筑时间更加可控,混凝土浇筑布料均匀,工效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技术创新管理:科技赋能,提升效能。深圳地铁15号线项目打石山站建设“智慧工地”,展现了高度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智慧工地包括智慧化管理系统、智能化施工设备以及信息化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等方式降低了施工成本。例如,无人值守地磅和自动洗车机的应用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智慧工地建设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语音播报系统的应用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目前,打石山站智慧工地建设愈加成熟,它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还能够让深圳市民快速了解到工地施工的情况。 团队建设管理:培训提升,凝聚合力。项目部注重团队人才管理建设,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与团队凝聚力。项目经理牵头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在日常利用碎片化时间段开启“晚间培训教育”小课堂,针对质量技术交底、隧道施工重大事故隐患等内容,定期组织相关班组和工人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安全意识。同时,综合管理部提出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清单完成情况纳入项目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项目部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团队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深圳地铁15号线项目多措并举,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续工程建设中,深圳地铁15号线项目部将继续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质增效,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步伐朝着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迈进,为国家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的工程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