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赋能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
|||||
|
|||||
近日,水电一局罗泊河项目炭山隧洞施工现场传来技术革新喜讯,面对隧洞边墙及顶拱多处掉块、小区域塌方的严峻挑战,施工团队果断将传统砂浆锚杆替换为中空锚杆,以科技赋能筑牢施工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走进水电一局罗泊河项目炭山隧洞施工现场,曾经碎石掉落的嘈杂声已悄然消失。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在前期施工中,传统砂浆锚杆工艺弊端凸显,难以应对炭山隧洞复杂地质状况。其先灌浆后插筋的操作方式,使得上仰斜锚杆施工时砂浆流失率高达30%,注浆密实度仅能达到75%左右,杆体与岩壁间的空隙严重削弱锚固效果。同时,由于缺乏垫板和螺母,无法及时对岩体施加托板力,在开挖初期,岩体位移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致使炭山隧洞边墙及顶拱的掉块、塌方风险剧增。据统计,采用传统工艺施工期间,每月平均发生15起小规模掉块事件,3起小区域塌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与人员安全。 中空锚杆的应用成为破局的“金钥匙”。施工现场技术员展示道,中空锚杆的中空结构让其兼具注浆管功能,配合止浆塞与排气孔,在上仰孔施工时砂浆流失率几乎为零,注浆饱满度能稳定保持在95%以上。安装时,无需现场加工螺纹,工人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垫板和螺母安装,对岩层施加预压,施工效率提升近40%。在注浆环节,浆液以树状扩散,与围岩紧密结合,不仅改良了岩体性质,还让锚杆的主动承载能力大幅增强。自采用中空锚杆后,监测数据显示,炭山隧洞边墙及顶拱区域的围岩变形量减少了60%,有效遏制了掉块与塌方现象。 为保障中空锚杆技术高效落地,水电一局罗泊河项目炭山隧洞施工团队迅速行动。一方面,结合现场实际,反复研讨打磨,将每个施工环节量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开展“理论+实操”一体化专项培训,组织全员进行系统学习,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新技术要点。“新锚杆投入使用后,不仅施工安全更有保障,工程进度也显着加快。”项目负责人欣喜地表示,“按照当前施工节奏,炭山隧洞有望提前贯通,这将为罗泊河项目整体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此次中空锚杆技术在炭山隧洞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罗泊河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项目后续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水电一局罗泊河项目团队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深化中空锚杆等先进工艺的应用,攻克更多施工难题,为打造精品工程、推动公司在滇项目完美履约贡献力量。 ? |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